下一届世界杯_世界杯揭幕战 - bjshiyanji.com

白居易《卖炭翁》有多少人真的读懂了?
2025-11-04 18:57:58

【古典诗词,新鲜解读】

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诗歌的批判力量是怎样炼成的?

丁启阵

卖炭翁,伐薪烧炭南山中。

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。

卖炭得钱何所营,身上衣裳口中食。

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

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。

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。

翩翩两骑来是谁,黄衣使者白衫儿。

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

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。

半匹红绡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。

——白居易《新乐府·卖炭翁》

1

《卖炭翁》是白居易同一时期所作组诗《新乐府》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二篇。

组诗的写作时间,《新乐府》序落款云“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”,即公元809年所写。

组诗的写作方法和意图,序言中也有明确的交代:“首句标其目,卒章显其志,《诗三百》之义也。其辞质而径,欲见之者易谕也。其言直而切,欲闻之者深诫也。其事覈而实,使采之者传信也。其体顺而肆,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。总而言之,为君、为臣、为物、为事而作,不为文而作也。”

从《与元九书》看,实际上,白居易写作这类诗歌主要是为君——给皇帝看的,出于他身为谏官的一种责任感。“仆当此日,擢在翰林,身是谏官,手请谏纸,启奏之外,有可以救济人病,裨补时阙,而难于指言者,辄咏歌之。欲稍稍进闻于上,上以广宸聪,副忧勤,次以酬恩奖,塞言责,下以复吾平生之志。”

《旧唐书》本传记载,白居易的这类诗歌,果然有被唐宪宗看到的。“……所著歌诗数十百篇,皆意存讽赋,箴时之病,补政之缺,而士君子多之,而往往流闻禁中。章武皇帝纳谏思理,渴闻谠言。二年十一月,召入翰林学士。”“召入翰林学士”跟“流闻禁中”,时间先后弄反了,但事情应该是有的。

总而言之,这一首诗歌是白居易在做左拾遗的时候,有意识的济民贫病、补君缺失之作。今天看,似乎是批评朝廷,剑指皇帝。在当时并非如此,是:皇上英明,错在臣属。

2

诗题下,白居易自注:“苦宫市也。” 宫市,指宫中日用所需不用官府承办,直接由太监向民间采购。可见说的是,百姓遭受宫廷采购之苦。

从唐德宗贞元末年起,朝廷上宦官专权,横行霸道。负责宫廷日用品采购的太监及其帮手,多至数十上百人,经常在长安市面巡视,口称奉皇帝命令,欺行霸市,以低价强购甚至抢夺货物,勒索“进奉”的“门户钱”及“脚价钱”。韩愈《顺宗实录》:“名为宫市,其实夺之。”

诗中的黄衣使者,就是太监,白衫儿就是帮手。

牵向北,当时长安买卖木炭的市场在城南,而皇宫在北城。

3

半匹红绡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(值):当今注释本、鉴赏文章一般都直接认定,这是宫使在以低价值的物品强买炭翁的千斤木炭。我认为不能仅凭直觉贸然作这种判断,最好是考证出“半匹红绡一丈绫”和“一车炭千余斤”在当时的市价分别是多少。

绡,生丝织成的薄纱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五陵年少争缠头,一曲红绡不知数。”既然是出手阔绰的富贵人家子弟买欢作乐的代价,应该是价值不菲的东西。绫,有花纹的丝织品,绫罗绸缎,也是名贵之物。

在无法知道它们当时市价的情况下,我认为除了宫使以较少的出价换取较大价值的商品之外,也有这样一种可能:价格上宫使并没有欺负卖炭翁,只不过宫使用来交换的物品不是卖炭翁所需要的。红绡、绫,也许是好东西,价值不见得比千余斤木炭小。但是,显然并非卖炭翁所需要的东西。一时之间,卖炭翁也无法把它们兑换成自己需要的东西。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,卖炭翁急需的是能御寒的棉衣和饱腹的粮食!

如果说,诗人强调的是宫使以低价强买木炭,那么随便给点绡或绫就是了,没必要又是绡又是绫的,费事嘛。

4

读这首诗的时候,人们都会深刻同情卖炭翁,非常憎恨太监及其帮手,憎恨封建朝廷,认为他们欺压百姓。其实,假如联系一下现实,不难发现,诗中的宫使并不是那么的可恶,他们毕竟是“付了钱”的。比起打白条不知何时可以兑现、城管连车带炭直接没收拉走,要好得多。

人们之所以动了同情、憎恨两种感情,主要原因是白居易的诗歌艺术:渲染,强烈的对照。

满面尘灰烟火色,两鬓苍苍十指黑——卖炭翁悲苦形象。

卖炭得钱何所营,身上衣裳口中食——卖炭翁的细微诉求。

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——卖炭翁可怜的样子和内心想法。

夜来城外一尺雪,晓驾炭车辗冰辙——卖炭翁路途运输的辛苦。

牛困人饥日已高,市南门外泥中歇——卖炭翁路途运输的辛苦。

翩翩两骑来是谁,黄衣使者白衫儿——宫使的潇洒形象。

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——宫使盛气凌人的样子。

一车炭,千余斤,宫使驱将惜不得——不情愿的买卖。

半匹红绡一丈绫,系向牛头充炭直——不等价或非所愿的买卖。

不能不佩服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感人力量!

5

这首诗并不长,但是转韵多达五次,“翁中/色黑食/寒单/雪辙歇/谁儿/敕北得直(值)”。这大概是白居易为了表现自己的感情变化频繁——愁肠百结吧。

2018-8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