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届世界杯_世界杯揭幕战 - bjshiyanji.com

孔子的服饰观(1)
2025-05-20 04:28:23

——《论语》学习之10-1-6-1

【原文】君子不以绀緅饰,红紫不以为亵服。当暑,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。

【白话】君子不用绀色緅色做衣服的镶边,家居便服不用红紫之色。在暑热天,居家时穿葛布单衣,出门时必定要加一件上衣。

【思考之一】本节改称“君子”有何含义?

前面几节记载的是孔子的言行举止,这一节开始谈论孔子的衣着。前面几章都是称呼“孔子”,这里为何改称“君子”了呢?此节记冠服,改称“君子”,而变言之,表示礼制如此,凡君子宜然也,人人可以取法,非仅孔子一人之事也。

钱穆先生《论语新解》说,“君子:此君子指孔子。改言君子者,上文各节记容貌,由中达外,非学养深者不能为。此节记冠服,人人易以取法,若非属一人之事。”

因为上面几节记录的是孔子的容貌,是由内而外呈现出来的,即内仁外礼,道德修养不深厚的人,是不能够展现出来这样面貌的。而本节记录的是孔子怎么穿衣服,然而穿衣服这件事,是不局限于某个人的事情,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。只要是欲求君子之道的人,虽然眼前还是个凡夫,但是人人都可以去效学君子是怎么穿衣服的,所以这里改称君子。这也是启发他人也可以学学君子穿衣服的样子,非常巧妙地为他人种下圣贤君子的种子。这里的君子还是指孔子。

【思考之二】夫子注重穿衣的细节,传达了一种怎样的精神?

《四书解义》说:“圣人持身,即一衣服亦不苟。其致谨于服色之辨如此。”

“君子不以绀緅饰”,李炳南老先生《论语讲要》说,“绀是深青而含赤色,緅是深青而带微黑,两者都与黑色相近。饰是在衣服的领口与袖口上缘边。”又说:“孔子穿的衣服,不用绀緅二色饰边,因为绀饰是齐祭之服,緅饰是丧祭之服。”孔子的衣着,不用丧礼或者斋戒的颜色来作为领口跟袖口。“红紫不以为亵服”,钱穆先生《论语新解》说,“亵服:私居时所服。红紫非正色,私居尚所不服,则不用为正服可知。古制规定颜色青赤白黑黄为之正色。而青加黄为绿,赤加白为红,白加青为碧,黑加赤为紫,黄加黑为缁,绿红碧紫缁等颜色称之为间色。”《四书解义》说:“私居之服不用红紫二色,合赤白而成红,合赤黑而成紫,皆色之不正者也,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,故不以服之私居也。”朱子说“红紫,间色不正,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。言此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。”孔子说“恶紫之夺朱也”。红色和紫色都是和正色相似的杂色,平时在家穿这些杂色的衣服,恐怕以似乱真,人家误以为你平时也穿祭祀的衣服,对祭祀缺少恭敬心,误导了人家。但凡平时所穿的衣服,孔子都循礼,绝不违犯礼制。这个礼制就是在颜色上的区别。第一个区别是不同场合的区别,“君子不以绀緅饰”;第二个区别是正式的颜色跟非正式的颜色在使用上的慎重。

“当暑,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”。《论语注疏》说:“暑则单服,必加尚表衣然后出之,为其形亵故也。”陈祥道说:“《曲礼》《玉藻》皆言‘袗絺綌不入公门’,此众人之礼也。孔子袗絺綌必表而出,非特不入公门而已。”张栻说:“盖嫌其见体耳。一衣服之间,莫不有义存焉。岂苟云乎哉?”这是君子在家和外出时穿着的取舍。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,冬天穿裘皮做的衣服,在家可以不加外套,出门必须加上。即使是暑热天也一样,也要在葛布衣的外面加上外套。“必表而出之”,因为在夏天特别容易暴露身体,所以孔子在穿衣上面告诉我们,出去要穿个外衣、穿个外套。这是很基本的教养。

夫子告诉我们:穿衣也要以礼穿着,处处与人和谐、代人着想,每时每刻不仅仅要启发自己心里的敬意和善意,同时还要启发他人心中的敬意和善意!

【思考之三】学习这一段,对我们处理生活细节有什么启发?

这一节,我们看到孔子的穿衣打扮,非常注重在不同场合穿着不同的衣服,在颜色的选择上更是以庄重为主。在夏天穿衣服的时候,不宜过于暴露自己的身体,因为会造成别人的不舒适;同时也是不雅观的事情,造成别人不舒服也是不雅观,这就牵涉到了我们的教养问题。这一节,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穿衣上重视庄重,以及表达出一种代人着想、合宜的一种教养。

圣王制礼作乐,规定在什么场合穿什么颜色的衣服、不能穿哪些颜色的衣服,君子一定要照着去做的。又因为这是圣人制定的,是与天道相合的,自然就会有恭敬之心,同时把这样的恭敬之心再去传递给与其相处的人。

圣人所制的礼,就是要调伏我们这颗自以为是的骄慢心,克制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散乱心,让内心平和。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而以自我为中心恰恰会导致身心不和谐,也是让人心不安宁的罪魁祸首。所以我们要学习礼,依照礼的规范去做,导正自己的心。试着从每天的穿衣入手,要非常用心地去做,当我们自我调伏的功夫到家以后,在任何场合都会首先考虑别人的感受,处处会代人着想,这样的人自然而然就是个君子了!